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
《江西日报》:扎根职教培养“大国工匠”
发布日期:2016-09-18 08:49:15  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

 

        每年,数千名学子来到这里,追寻未来成为“大国工匠”的梦想;
        每年,数千名学子走出这里,带着传承和感恩去书写各自的技能人生。
        在种类繁多的工种与数量庞大的技术人员中,我们总能找到代表着中国水平与中国制造实力的年轻脸庞——黎志强、江学文、肖星星、秦驰等等,这一大批由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培养出来的年轻“工匠”,正折射出江西中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成功之路,

        只要有技能就会有出路
        被誉为“蓝领摇篮”的职业教育,与产业贴得最近,和就业走得最紧,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当下,如何走出新路?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有自己的“绝招”——把车间搬进校园。
学校在德国“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基础上增加了“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这一元素,把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校园。目前校区拥有将近6000个标准工位的一流实训场地,每年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实训建设,每个专业80%以上的教学任务在实训场地完成,每天晚上和双休日实训场地全部对学生开放。同时,确定了“教学内容对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情景对接工作情景,课程标准对接行业标准”的三对接模式,让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融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起点或许比名牌大学生低,但我们发展潜力并不比他们差。”的确,被贴上了“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标签出品的毕业生,都因为综合素质好、技能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往往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预订”了,年平均工资都在4万~6万元。同时,还有很多毕业生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工作室、家电维修店、汽车维修店,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成功的创业者,充分证明了中职教育的力量。

       三方共赢实现自我价值
       毋庸讳言,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中考失利者,且90%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这些孩子或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或是留守少年、问题孩子。 “培养一个学生,成就一个人才,致富一个家庭”,学校认为,中职教育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教育扶贫、精准扶贫措施,是一项实实在在促发展、惠民生的民生工程。学校把这批孩子从中考失利者变成手有专技的优秀工匠,成为国家的建设者、社会的有用人才,让他们的命运实现了大逆转。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以“服务学生成功就业”为办学方针,坚持产学结合的培养途径,不断深化“订单式”培养的育人方式,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以此确定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核心能力及应取得的技术等级或资格证书。学校分别与深圳奥林巴斯公司、富士康鸿准公司、中国移动公司、深圳华为公司、深圳爱普生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并开设了相应的定向班。几年来,学校为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适用型人才,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样板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一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首批百所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试验基地。2016年,学校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的佳绩;2016年,学校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斩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的骄人成绩。
       经过深化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链的实践与探索,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培养的学生既有效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又推动了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真正实现了地方、学校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版权所有 地址:南昌市高新开发区创业路925号 邮编:330096
联系电话:0791-88161455 传真:0791-88169316 赣ICP备06004652-2号